陈晖满脸惊愕,他的眼睛瞪得浑圆,仿佛能掉出眼眶一般,心中暗自思忖朱楩不是逃回云南了吗,怎么会在这里?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个地方遇到朱楩,此时陈晖不由得为李景隆捏了一把冷汗。
本来一个朱棣就已经是大明现存将领中为数不多能征惯战的头号人物了,现在又多出个近年来屡立战功的朱楩,不过看朱楩的样子,似乎对他陈晖毫无印象。
但是朱棣的洞察力却是异常敏锐,他注意到陈晖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朱楩,并且反复确认,这让朱棣立刻意识到陈晖肯定是认出了朱楩。
马和领着陈晖径直走到朱棣、朱楩和朱权面前,陈晖稍稍定了定神,然后恭恭敬敬地开口说道:“末将参见燕王殿下。”他的语气谦卑,与之前称呼朱棣为“燕庶人”时的态度大相径庭。
朱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轻笑道:“陈将军这改口可真是够快的啊。不过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本王发现陈将军似乎在本王背后搞些小动作呢。这可不是以正义为名的军队应该做的事情啊。”他的话语虽然平和,但其中的霸道和杀意显而易见。
陈晖面对朱棣的质问,竟然毫无解释之意,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战略战术问题,更是一场生死较量。而在这方面,朱棣可谓是行家里手,尤其是他那神出鬼没的偷袭战术,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朱棣见陈晖沉默不语,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他接着说道:“陈将军啊,你如今可是落在本王的手中了。不过呢,本王也明白,你我之间并无深仇大恨。只是,本王即将与李景隆展开一场生死决战,实在没有多余的人手来照看你们这些降将啊。你说,这可如何是好呢?”
朱棣的这番话,已经将他的杀意毫不掩饰地展露了出来。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两个字——劝降。如果陈晖此刻不肯投降,那么等待他和他手下那一万多名士兵的,恐怕只有死路一条。毕竟,朱棣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跟他们磨蹭,更不可能给他们时间去考虑是否投降。
陈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非常清楚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朱家内部的权力争斗罢了。他犯不着为了这样的事情把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其实,早在被三面围堵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要投降。只是,他作为一名武将,如果太过轻易地投降,恐怕会有损他的声誉和形象。
朱棣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武将和老统帅,对于陈晖的那点小心思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嘴角微扬,继续说道:“而且,陈将军想必也已经看出本王身旁这两位的身份了吧。”说着,朱棣指了指身旁的两人,“这位是本王的弟弟宁王朱权,那位则是岷王朱楩。他们二人再加上本王,你觉得李景隆还有胜算吗?”
朱棣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威胁意味却让人无法忽视。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此外,如果你不想看到后面那一万多精锐士兵的人头落地,最好还是做出正确的决定。”
很明显,朱棣这是在给陈晖一个台阶下。只要陈晖现在投降,不仅可以保住那一万多将士的性命,对他自己的名声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他可以说是为了士兵们的生命安全才迫不得已投降的。
陈晖听了朱棣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也明白此时已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他并没有过多地推辞,只是脸上露出一副无奈的表情,叹息道:“哎,末将本来实在是不愿投降啊。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今日此举实非末将本意。只是为了这一万多将士的性命着想,末将也只能迫不得已地投降了!”
这前哨战,简直就是一场一边倒的碾压!朱棣不费吹灰之力,便迅速地将李景隆预设给他的难题给摆平了。在向着郑村坝行进的路上,陈晖被安排与马和一同前行,而实际上,主要还是由马和来监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