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殿前争端(下)(1 / 2)

崔郁继续道:

“再说那侯世贵南下后,不求他做出什么称得上是功劳的事来。

可诸同僚,你们说说,这侯世贵又干过哪件人事?

南下第一站锦中县,便遇百年未有之奇事,一县上下官吏,竟被一场意外之火活活烧死!

再过河安,竟出现了上百水匪与官军交战的事。

要知道,在十年前孝平境内的最后一波水匪被宇文家荡灭后,这十年来孝平可是从未出现过水匪啊!

最后再说清港,他在清港倒是查出了南征军之败的真相,可因为他行事乖张所带来的后果呢?

宇文家与南征军双双起叛,烽火四起,他凭着区区两千守军定是守不住清港。

到得那时,清港一失,整个孝平也将彻底糜烂!

孝平乃我大楚国朝腹地,转运交通之重要所在,若是有事,北军的冬衣,南军的粮草,往来的货物,都要受到影响!

李尚书,我只问你一句,他侯世贵哪来的功?何功之有?!”

崔郁说得掷地有声,殿中臣工除了户部之人与侯世贵的老父亲侯浦儒外,也都是一脸认同的点头。

侯浦儒脸色那叫个苦啊,他有心想为自家儿子说点话。

好歹长平也是秉公办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可他这尚书省大夫又是个闲得不能再闲的闲职。

他甚至一度怀疑,等自己老来还乡时,国朝都会将尚书省大夫这个职位给取消了。

因为他在这职位上呆了十余年,他自个儿都不知道自己是要干嘛的?

只是每次有重要的事发生时,站在旁边听一听就是了。

唯一一次有用的时候,就是胡儿扣边时,陛下会因为自己是西陵人而偶尔问问自己的意见。

而自己给出的意见往往都是主战。

除此之外,这十多年除了为陈王府收集情报,就再没做过任何有意义的事了。

而长平他,入京不过一年,便干出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若是换上别的父亲,可能要把这只会闯祸的儿子骂死甚至是断绝干系。

可侯浦儒心中却有些骄傲,此子,有我年轻时的风范,不愧是我儿子啊。

只希望你日后莫要走上为父这条路。

侯浦儒在这边为自己的没用而自责时,殿内诸臣工又是齐齐向陛下求道:

“请斩侯世贵,以平动/乱!”

侯世贵远在孝平,还被叛军团团包围,他们自然不能指望陛下派人过去斩了他。

他们想要陛下做的,无非就是宣布侯世贵乃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这样也可稳住那叛乱的宇文家与南征军一时。

为国朝调集大军秋后算账争取时间。

这些人与宇文家已然闹翻,自然也不会帮宇文家说话,所以这请求,也是为了国朝好。

只是刚好他们想除了侯世贵,遇上如此良机,怎会错过?

杨河也知道这是眼下面对乱局的最佳,也是最稳妥的方案,暂时稳住乱军,不叫他们影响孝平水路交通,再慢慢调集大军将之一举平灭。

可他心中还是有些舍不得,那西陵竖子就是个摇钱树啊!

日后朕要做的事,处处都需要大笔银钱,若没了那竖子的话……

一想起户部官员长着嘴问自己要钱的场景,杨河就觉得一阵头疼,便说道:

“诸爱卿所虑,朕深以为然,但……”

凡事就怕个还有个但,杨河这个但一说,诸臣工就知道杨河还是不愿意下旨断了那侯世贵的后路。

心中一阵可惜的同时,众臣工只能寄希望于那侯世贵能有点骨气,不要坐船逃回京师。

“但,朕以为,煌煌天威之下,贼军必不可久。

侯爱卿为朕死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